详细信息行业资讯新闻资讯

详细信息

成矿石“替身” 废钢业践行蓝天冶金计划

来源:废钢协会网发布时间:2014-9-22

【编者按】 世界上只有两种炼钢原料,一种是铁矿石,另一种是废钢铁,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原生资源,不可循环;而后者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在钢铁生产中,每多用一吨废钢比利用铁矿石可减少1.6吨碳和3吨固体废物排放。更何况,去年我国废钢铁产生量已居世界之首,约占全球总量的27%。

无论从推动钢铁业转型升级还是从践行循环经济的角度考量,“多用废钢铁、少用铁矿石”都是不争的道理。尽管废钢产业正饱受价格低迷、集中度低以及税负较重等多重困扰,但未来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它也是我国实践“蓝天冶金计划”的关键力量。

“多吃废钢铁、少用铁矿石”,这是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达成的一项基本共识。

“废钢是一种可无限循环使用的载能再生资源,加强废钢铁应用可有效降低铁矿石消耗,缓解钢铁产业资源紧张的局面,并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做出贡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表示。

与会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废钢产业面临价格低迷、集中度低、不规范竞争以及税负较重等多重阻力,但随着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及我国钢铁积蓄量的快速上升,一个围绕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和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蓄势待发。

“多废少矿”时机成熟 

世界上只有两种炼钢原料,一种是铁矿石,另一种就是废钢铁,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铁矿石是原生资源,不可循环,主要用于转炉长流程炼钢;而废钢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主要用于电炉短流程炼钢。

过去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主要以铁矿石作为原料,但铁矿石不可再生,2012年世界已探明铁矿石储量只剩1700亿吨,中国已探明铁矿石储量为780亿吨,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我们使用60年。

相比之下,废钢铁作为再生资源,其每年的产生量占到我国再生资源总量的60%以上,2013年我国废钢铁产生量已居世界之首,达到1.6亿吨,占全球约6亿吨总量的26.7%。更何况,废钢铁回收利用对于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废钢铁作为炼钢的主要铁素原料之一,由于其载能和环保的特殊功效,在钢铁生产中每多用一吨废钢比利用铁矿石炼钢减少1.6吨碳排放和3吨固体废物排放。”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会长邹继新表示。

据统计,从1994年到2013年的20年间,我国钢铁生产共利用废钢铁10.8亿吨,相当于少开采国内铁矿石46亿吨,节省原煤10亿吨,减少17吨碳排放,减少32亿吨固体废物排放。

尽管如此,我国利用废钢炼钢的规模也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据统计,目前全球炼钢用废钢已达5亿吨,而我国只有8000万吨;此外,土耳其炼钢用废钢占比超过85%,美国超过63%,欧盟超过55%,而我国炼钢用废钢占比只有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所长李依依表示,我国钢循环率低的原因在于,我国建设规模大,而且大多数为三峡、洛溪渡等长期使用的大坝,以及高速铁路的地基,船舰的码头等,许多钢材的使用寿命达到50年甚至上百年,使得国内可利用的废钢量较低。

李依依同时建议,我国要多进口废钢,少进口铁矿石。“从土耳其、韩国等国的废钢进口情况看,我国应大力加强优质废钢进口,替代部分铁矿石,可考虑进口废钢量达到30%,我国生产废钢占比30%,进而实现我国减少污染与排放的蓝天冶金计划。”

据预测,今后十年将是中国废钢铁资源产生量的高发期,到“十三五”末期,我国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00亿吨,废钢产生量可达2.1亿~2.2亿吨。

形势比钢铁业更严峻

作为新兴产业,未来的废钢产业大有可为,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废钢回收利用行业还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国家相关政策也亟须进一步完善。谈及当下的废钢市场形势,中国废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坦言,甚至比钢铁行业更加严峻。

废钢市场价格的低迷首当其冲。截至今年6月末,重点钢铁企业采购重型废钢含税价格已经跌至2309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93元/吨,是近十年以来的最低点,部分地区废钢价格甚至低于2000元/吨,但仍未能激发钢铁企业多吃废钢的积极性。

李树斌直言,废钢价格低迷,不仅受到去年四季度以来进口铁矿石和其他原燃料价格下跌的影响,还与钢企拖欠货款和银行紧缩银根造成钢企和废钢加工企业资金链紧张有关。

除了严峻的市场环境,废钢产业还面临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税收政策。“2011年以前我国政府给予废钢铁回收利用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帮助一批企业脱颖而出,但2011年以后,国家暂停了对废钢行业的税收优惠,新兴废钢加工企业要全额上缴17%的增值税,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也没有获得政策支持,从而缺乏竞争力。”朱继民坦言,这种情况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此外,由于多数企业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整个废钢铁行业的不公平竞争也愈演愈烈。一家国内废钢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小钢厂两头不开票、偷税漏税,与正规钢铁企业争夺废钢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关资料显示,去年全国共有6000万~7000万吨钢材产量没有纳入全国粗钢产量统计的范畴,而这些钢材产量绝大多数都是不规范的小钢厂用电炉吃废钢冶炼而成的。

齐盼税收政策红利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加快建立适应我国钢铁工业需求的废钢铁循环利用体系,依托符合环保要求的废钢加工配送企业,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提高废钢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巡视员黄建忠表示,为促进废钢产业规范化发展,2012年工信部出台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30多家废钢加工企业进入了准入目录。“今后工信部还将建立废钢铁加工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废钢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整个废钢业界也在积极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早日出台。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废钢协会一直致力于为会员企业争取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反应企业诉求。

“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或税收政策,促进废钢铁加工配送行业区域化、产业化、产品化发展,同时对规范经营的废钢加工企业给予支持,扶持他们做大做强,掌握更多的废钢资源,并通过完善的流通渠道流向钢铁企业。”朱继民说。

宝钢原料采购中心原料二部总经理马辉斌告诉记者,作为废钢的终端用户,钢铁企业也期待鼓励多用废钢的退税优惠政策,虽然退税优惠可能无法改变废钢与铁水成本比价劣势,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钢铁企业要与废钢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通过整个废钢供应链协同合作、持续改进,开展废钢供应链的增值业务,进而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废钢供应链。”

尽管当下困难重重,但随着绿色发展、环境经营、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及钢铁积蓄量的快速上升和废钢加工配送体系的逐步完善,配以国家财税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废钢回收利用产业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关报道

2020年汽车拆解与再制造产值或破千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37亿辆,相比2007年的5697万辆,复合增长率高达15.8%。而发达国家的汽车报废率平均为6%。按照2013年最新《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载客和载货汽车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0~15年,2000年前后开始使用的汽车已经进入报废期,据此推算,2013年我国的汽车报废量为200万辆左右,未来十年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

我国废旧汽车处理市场潜力巨大,而废旧汽车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废旧汽车拆解大致包括预处理、拆解、回收三大流程,其中回收流程又包括零件回收、材料回收和特殊零部件处理等环节。按每辆汽车平均重量1200公斤计算,其中蓄电池等需要预处理的部件约为100公斤,其余1100公斤均可回收;以去年年末汽车报废量340万辆计算,其中蕴含的可回收资源量为364万吨,若2020年废旧汽车市场达到1100万辆,届时可回收资源量超过1200万吨。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解决报废汽车及其零部件非法市场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发展汽车再制造产业成为必要手段,发达国家的汽车可用零部件再制造率达到35%左右,而2012年我国汽车拆解企业的“二手件”销售仅占总收入的5%。未来我国汽车拆解与再制造产业大有可为。

然而,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从报废汽车上拆解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这“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从而限制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尽管2008年正式发布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但由于政策层面的限制,近年来这些试点企业一直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

为使大量报废汽车得到妥善处理,2010年7月国务院提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拆解的汽车总成以及其他零配件可以交售给再制造企业。迄今为止,征求意见稿已经推出近四年,但正式版本仍未发布。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预计,《条例》有望在今年正式实施,届时废旧汽车拆解与再制造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废旧汽车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95%的目标,相关汽车拆解与再制造产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宋斌斌)

相关报道

负重前行2014版废钢行业蓝皮书发布

本报记者 宋斌斌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等日前发布了2014版废钢蓝皮书,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三本蓝皮书。蓝皮书认为,去年我国废钢行业依旧延续总量增加而单耗下滑的态势,整个行业难以走出困境。

蓝皮书认为,纵观今年,我国废钢铁价格仍将下移,但价格底部正在逐步夯实。但若今年能够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废钢产业的弱势格局可能出现改观,全年废钢铁进口量或在400万~500万吨之间,最高价格约410美元/吨,最低价格在350美元/吨左右。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秘书长李树斌告诉记者,在连续编写“十一五”和“十二五”废钢产业规划的基础上,从今年11月份开始,协会秘书处将着手废钢铁和钢铁渣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征集、调研、座谈和编写工作。

废钢单耗持续下降

蓝皮书首先阐述和分析了2013年度废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2013年钢铁工业在化解产能过剩和环保整治的双重压力下,依旧延续微利运行的格局,废钢产业也并未摆脱困境,但经过全行业的艰辛努力,全年废钢铁资源量增加,废钢消耗量比2012年小幅增长,为利废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废钢铁。

据中国废钢协会统计,去年全国炼钢消耗废钢铁8570万吨,比2012年的8400万吨增加170万吨,增幅为2%。全国炼钢废钢铁综合单耗为110kg/T,同比下降7kg/T。其中,转炉废钢铁单耗67kg/T,同比下降2kg/T;电炉废钢铁单耗559kg/T,同比下降43kg/T。

蓝皮书认为,虽然2013年炼钢废钢铁消耗量同比略有增长,但主要原因在于粗钢产量增加,实际上废钢炼钢比低于2012年0.7个百分点,“总量增加、单耗下滑”的走势依旧。

纵观去年全年,国内废钢铁价格仍呈现下滑趋势。“去年废钢价格的一路下跌,仍未能唤起钢厂多用废钢铁的积极性,而是继续把少用废钢作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短流程的电炉企业采用热铁水代替废钢铁炼钢,已成为主流做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国内废钢价格低迷的同时,进口废钢价格近年来也首次下跌。2013年普通废钢平均到岸价格为577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1美元/吨,降幅为3.5%;全年12个月中有7个月同比下降。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市场价格未见起色,但废钢铁产业规范化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截止去年底,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废钢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已经超过3000万吨。同时,60家废钢加工企业被废钢协会授予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和示范基地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废钢铁产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工厂化以机械加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废钢铁破碎生产线和大型剪切机引领废钢铁产业装备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国内设备为主导、中外合资、国外设备为辅的格局。

产业无序竞争加剧

蓝皮书认为,我国废钢铁加工利用行业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受政策支持、钢铁生产工艺以及国家未把钢铁生产企业在使用铁矿石上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成本纳入考核要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钢铁生产企业认为废钢铁的使用成本高于铁矿石的使用成本,导致我国废钢铁实际使用量不高。

从税收政策来看,2011取消退税的优惠政策后,废钢铁产品价格上升,利用废钢铁冶炼成本已高于铁矿石冶炼成本,严重影响了钢铁企业利用废钢的积极性。尤其是,地方上一些小钢厂在废钢铁原料收购、成品钢材销售上为规范开具增值税发票,部分建筑行业采购钢材成本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等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导致国家税收流失,而且使得大量优质废钢铁资源流向小炼钢企业,进而抬高了正规钢铁生产企业采购废钢铁的价格。

从企业自身来看,废钢铁加工企业存在小而散等问题,有的企业加工的废钢铁产品品质不佳,甚至有掺假行为。

蓝皮书指出,废钢资源匮乏和企业环保违规成本较低,是导致我国废钢铁产业无序竞争、陷入困境的重要诱因。

一方面,我国钢铁消耗还未进入报废的高产期,国内废钢铁市场常年供不应求,价格总体走高。20世纪90年代初,废钢价格一般为螺纹钢的30%左右,近几年上升到70%左右。由于废钢铁再加工采购困难、质量检验复杂,而铁水售价不高,又能节约炼钢热能,很多电炉钢厂采用热送铁水替代废钢的原料方案。尤其在某些特定环境里,一些企业从单纯的眼前利益出发,更倾向于使用热铁水。

与此同时,企业环保违规成本过低,也使得热铁水淘汰不彻底。我国早就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钢铁产业政策也提出了“逐渐减少铁矿石比例和增加废钢铁比重”的炉料方针,但落实起来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废钢铁资源缺乏、电力资源不足以外,更主要的是环保违规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改变某些企业以牺牲环保为代价换取利益的行为。

建对外联合采购机制

废钢加工配送体系与我国当前的诸多产业息息相关。以废钢为中心相关联的产业主要包括钢铁业、船舶拆解业、造船业、铸造业等。其中,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废钢贸易公司处在产业链的中游,它一头联系着钢铁企业,另一头联系着上游的非钢产业。近年来,废钢铁产业已经从此前的“破烂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庞大的产业,一大批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运而生。

“目前已有130家废钢加工配送企业通过了国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审批,这些企业年加工配送废钢铁4500~5000万吨,占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李树斌表示。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废钢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以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废钢配送加工体系,蓝皮书认为,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要从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废钢铁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废钢铁加工企业政策扶持。如减免所得税、实施进口补贴、扶持报废汽车回收,以及对项目用地、建设资金等实施相关政策扶持。同时,要借鉴我国在进口铁矿石方面的经验,以这些废钢加工配送企业为核心,组建国际化跨国公司,逐步建立统一对外的联合采购机制,扩大废钢进口、增加资源储备。

面对当下“颓败不堪”的形势,蓝皮书也为我国废钢铁企业献计献策:一是建立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依靠实力和规模降低风险,度过经济困难时期。二是多渠道加大重型废钢的采购力度,改变并优化品种采购结构。三是注重废钢分类管理。对废钢分类进行重新界定,原有的重型废钢可按照外形尺寸、厚度及单重进行分类管理,从而避免优质废钢资源流失,并且促使采购成本和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四是灵活买卖,及时调整库存量。在价格不稳定且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较低的库存量,勤进勤出,确保在经营环境持续低迷的状态下不亏损或少亏损。

此外,蓝皮书还特别提及了废钢铁电子交易,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新模式将带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促进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和增值链“四链融合”。

所谓废钢电子交易市场,是指整合废钢回收体系其他各个层级,结合传统贸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为全产业链和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新模式、新平台。从国内来看,江阴阳博大宗商品合约交易中心是我国最早从事废钢铁电子交易地市场,目前已经以江阴为中心,在华东、华北和东北设立了10个指定交割仓库。

蓝皮书认为,废钢电子交易的成功上市,为废钢铁以外各类废旧物资的电子交易提供了经验和平台,同时为我国开创了一条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事传统行业和贸易的新模式。据预测,未来两到三年,电子交易市场将成为废钢铁等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新选择。

(中国工业报,记者:宋彬彬)

电话:0513-80559933
传真:0513-80559933